百年语堂记忆海峡两岸漳州林语堂文化研讨会综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10月13日至14日,由福建省文联、漳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漳州市文联、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承办的“海峡两岸(漳州)林语堂文化研讨会”在福建漳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

2018年10月13日至14日,由福建省文联、漳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漳州市文联、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承办的“海峡两岸(漳州)林语堂文化研讨会”在福建漳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南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研究机构和两岸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提交论文40余篇,围绕着林语堂的创作成果、文化思想与文化传播、教育实践、学术史地位等中心议题展开研讨,通过多元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深入挖掘林语堂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推动林语堂研究的深入及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一、林语堂创作成果研究

随着林语堂文化价值的逐步彰显,他的作品研究也逐渐增多,在新的时代语境和文化理念观照下,呈现出向多角度、全方位拓展的趋势。众多学者运用新的文学理论,在细致的文本解读中,重新考察林语堂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蕴。浸透着林语堂文化困惑和思想矛盾的文学作品也在研究者深邃的眼光烛照和丰富的史料佐证中逐渐彰显,一个性格丰满、真实的林语堂形象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投射,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湖南师范大学肖百荣教授通过分析《京华烟云》《朱门》《苏东坡传》等作品中人物生动、具体、个别化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提炼出其感觉叙事的特色和价值,挖掘出林语堂小说中的感觉叙事实则是其哲学观、人生观的投射的深刻内涵。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曾丽琴教授指出《啼笑皆非》与《奇岛》存在互文性,后者是前者的意象化体现,两者共同建构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想象性空间,提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温州大学孙良好教授认为《赖柏英》这部强烈自叙传色彩的小说蕴含着林语堂内心迷失和回归的内涵。故事发生地点新加坡这一地域形象——“人种博物馆”与故事主人公新洛、赖柏英的内心忧伤及林语堂的思想困惑实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加坡这座移民城市所面临的身份归属印证着新洛和赖柏英在跨越中西两种文化时所经历的爱情旅程,也在深层次上彰显着林语堂晚年时期在政治抉择和时事变迁中身份的迷失和寻找。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钟新良和曹雪荣则在《武则天正传》中洞见了林语堂的幽默缺失以及其对女性审美和认知的局限,体现为对武则天个人形象和个人能力的极尽讽刺和嘲弄,是林语堂当时写作的时代语境以及个人认知的偏执使然。林语堂正欲通过对武则天的批评达到宣扬其“无为”的社会理想和艺术追求目标,林语堂虽提倡男女平等,但还是逃离不出男权社会中男权权域的女性审美窠臼。

此外,青岛大学卞建华、张欣则对《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中50篇双语作品进行了分析。林语堂在英文作品译成中文小品文时的自译手法引起了两位专家的注意,他们认为林语堂在自译时所注重的“忠实性”和“创造性”既忠实了原文,又多方位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心理,两者并行不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手段。

二、林语堂文化思想与文化传播研究

林语堂作为享誉世界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大师,其一生站在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位置上,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他丰富复杂的文化思想以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具有的突出地位,自然是研究者的重要关注点。

(一)文化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兆胜教授在看待林语堂和东方文化的关系时,认为林语堂虽然在扇形的文化视域中统筹观照日本、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地理图景,但是他始终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在东方文化的映照中以及西方文化的参照下,凸显中国文化的价值魅力。台南大学林登顺教授认为林语堂在民俗学尤其是闽南的民俗学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作用。林语堂不仅不遗余力地动员鲁迅、顾颉刚等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南下厦大充实民俗学研究阵营,更率先通过研究《平闽十八洞》掀起民俗学研究热潮,同时也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将中国民俗元素植入自己的作品,使得中国民俗学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林语堂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尤其是儒道思想对其影响甚大。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邱添乾老师认为,道家自然主义和儒家人文主义精神的互补互促形成了林语堂独特的和谐观,林语堂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运用生活的智慧将其调和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四川师范大学李瑾副教授认为林语堂的儒家文化思想由于深受闽南文化的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儒家文化思想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形成是包括历史、人文、地理、家庭、先贤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所致,从而使得林语堂的儒家文化思想具有了其他作家所无法比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闽南师范大学王森田副教授认为正是传统文化和阴阳原理的熏陶培养了林语堂不卑不亢、和谐优雅的生命观,进而将这种生命美学转换成自己的文学实践。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ebsfdxshkxxb.cn/qikandaodu/2021/0301/593.html



上一篇:六一大叔外三篇
下一篇:杜甫与中华文化前沿论坛暨年度杜甫研究学刊作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投稿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版面费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